10月27日,“聚力科技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社会力量助力农机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武汉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联合主办,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予以支持,中国三星、阿里巴巴公益提供公益支持。旨在搭建一个多元参与、深度交流的平台,共同为助力农机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多方伙伴分享,多维展示项目实践进展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路径。自2023年发起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已在全国18个省区的39个县、84个村实施,援助装备涵盖了“耕、种、管、收、防、初加工”等多种性能农机具580多台套,组建农机服务队41个,培训农机作业手420人,共有28600多农户受益,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在致辞中表示,项目实施以来,在各方参与和支持下,逐步显现出了“农机选型更精准、使用维护更高效、助农增收更直接”的效果。项目既让小农户用上了“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也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探索出来一条“政策引导、专业支持、公益助力、市场运作、联农带农”的“新路径”。
项目的创新实践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作为项目的合作伙伴,中国三星秉承“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的理念,持续通过“科技新农机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中国三星副总经理张剑将分享企业如何将“分享经营”理念融入公益事业,以科技之力播撒希望的种子。
来自项目合作县的甘肃省礼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雷若冰、河北省张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伟,分别结合当地“礼县花牛苹果”和“张北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分享项目在地方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展现科技新农机如何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科技赋能农业,助力农机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是重要一环。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一系列新技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新的实践课题。
交流会上,农业农村部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官)、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王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贺冬仙、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胡良龙,分别就如何构建更完善、更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赋能农机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型农机在研发、推广与应用中的关键要点与展望等方面,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多维度阐述了科技赋能农机、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
深化项目合作,增强社会化服务主体内生动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共同签署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丘陵山区现代化农机装备推广应用、专家技术服务、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等方面展开合作,为项目注入更强科技动力,为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机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并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案例。
汇聚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乐鸣在发言表示,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继续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引导更多爱心企业、公益平台、金融机构等参与进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多元共治机制。
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更多社会多方参与,共同把项目打造成为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公益创新示范品牌,为助力欠发达地区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