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高雅,都让我们无法回避茶的重要性,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人生的第一口茶,来自父亲的茶杯。记得小时候,我看着父亲天天喝茶,而且总是喝得津津有味,我就好奇地尝了一口,苦得我直伸舌头。
我不解地问父亲:茶,这么苦,您为什么还喜欢喝呢?父亲对我说:“茶如人生,先苦后甜,苦尽甘来,这其中的道理,你长大后就会明白的!”
我参加工作以后,还是不喜欢喝绿茶,偶尔喝点花茶,谈不上喜欢,主要是提神解乏,从未思考过茶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
有一次,我去福建采访一位知名企业家,到了武夷山,老板请我去他的茶馆喝茶。我在茶馆看到很多人坐在茶台前,气定神闲地泡茶、奉茶、品茶,茶艺师手法娴熟优雅,很有仪式感,我才知道茶还可以这样喝,真是大开眼界。从此,我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家后,我心血来潮,花了一个月的工资,购买了一套精美的茶具,开始学习泡工夫红茶。慢慢地,我就喜欢上了茶。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懂了茶,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茶与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饮茶,不仅给我带来了健康和乐趣,还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时光不负茶滋味》余胜海/著)
我常年行走于全国各个茶源地,寻找那些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茶叶,了解其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及其特色。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茶叶本身的探索,也是对自然人文景观的探寻,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了解茶之真色、真香、真味,同时也让我懂得感恩和倍加珍惜每一杯茶,珍惜每一刻与茶相伴的时光。
寻茶,是艰辛的,但我觉得只有敢于踽踽独行,以苦为乐,就能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说的一路芬芳。
在中国,茶馆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各个城市的脉络之中,散发着独特魅力。它绝非仅是喝茶之地,更是地域文化鲜活的展示窗口。因此,我以一名茶客的身份走进成都、杭州、北京、广州、苏州等全国各地的茶馆,品茶问道,聆听故事,探寻其中深藏的文化密码,品味不一样的烟火茶香,感受浓郁的市井气息。
茶之道,不在于茶,而在于心。我觉得喝茶喝的是一种心情,品茶品的是一种心境。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昂贵的茶叶,而是喝茶的心情和心境。昂贵的茶叶易得,而轻松愉悦的心情和淡然的心境难求。
茶的魅力在于能让人的内心平静下来,内心的平静是一股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过滤掉我们不需要的思想,从繁杂的俗世中安然抽身,也能让我们脚踏实地的活在当下,而饮茶时需要这种平静淡泊的心境。
中国人饮茶素有喝茶与品茶之分,我真正由“喝”到“品”,是从五十岁开始的,更加追求茶的韵味和饮茶的境界。
喝茶、品茶都是生活的日常。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对茶叶的质量、茶具、茶水的选择以及周围环境、口感并无特别要求,这时的茶是一种单纯的饮料。在喝茶的过程中,我很少深入思考,只是享受畅饮的快感,满足物质需求。
而品茶则是一种慢节奏的活动,侧重于精神层面的体验,它把饮茶提升为生活享受。在品茶时,我们需专注于“品”字,通过细致的体会和慢品细酌来领略茶叶的品质、茶具的精致以及茶水的甜美。同时,品茶的环境也讲究清新雅致,让人的内心的平静下来,从而得到更多的领悟和享受,这时的茶是文化修养,是一种境界。从简单的喝茶到认真品茶,其实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再到灵魂的转变过程。
(图为本文作者余胜海近照)
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我平时以喝红茶为主,偶尔也喝点绿茶、白茶、黑茶,每一种茶都带给我不同的品饮体验。三十多年来,我都是在茶水的光影里度过的。
我爱喝红茶主要是与自己的畏寒体质和喜欢甜味有直接关系。红茶性温,刺激性小,味道甘甜,色香味俱佳,适合四季品饮,所以我对红茶情有独钟。
尤其是在冬天,气温逐渐降低,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更能驱走冬日的寒冷了。红茶醇厚甘甜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就像一股暖流在体内流淌,带给我无尽的温暖与舒适。
汪曾祺先生说:“有爱好的人,生活更有趣。”我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爱好,比如看书、喝茶、种花、下棋、摄影、养猫、养鸟。很多时候,我一个人坐在书房,沏一壶茶,静静地翻着书页,徜徉在书海里,或沉思,或啜饮,茶不仅温暖了我的胃,更温暖了每一个字、每一个情节,使之更加生动感人。
品茶让人清心,读书让人明智。当茶香与书香交融,人的心性也变得平和,生活也因此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
在喝茶这件事情上,我是个“极及简主义者”。我认为,喝茶不是艺术,不是束缚,不必在意茶叶的年份和品牌,不必把茶文化说得太玄乎,泡茶也不需要太繁琐的步骤,更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喝茶本身就是一件随心而为的事,无须那么多讲究,觉得好喝就行。
生活,简而不失其华;喝茶,简而不失其味。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看淡一些事,会简化一些东西。喝茶,喝到最后就是化繁为简,越简单越快乐,一把壶,一只杯,一个人,足矣!当喝茶不被形式、礼节规范所束缚,就回归到了最为本真的状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对于我来说,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一杯茶、一本书、一整天,怡然自得。这不仅是对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对于内心丰盈与精神充实的向往。
道家说:“人生如茶”。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茶在滚烫的水中涤荡着,起起落落,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最后归于平淡,这不正是我们的人生写照吗?苦尽甘来是好茶,更是好人生。在茶的苦与甘中,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起伏,学会了在波澜中保持内心的平静,领悟人生真谛。
茶只有两种姿态:沉,浮;饮茶不过两个动作:拿起,放下。沉与浮,拿起与放下,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因此,我们要懂得沉时坦然,浮时淡然。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样,不过一拿一放。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魄力。拿不起,就会碌碌无为,放不下,就会庸人自扰。该担当的,要担当;该遗忘的,要遗忘。有些事,我们不必纠结于心,有些人,我们不必纠缠不清。凡事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不要太计较得失,把心放宽,命运从此改变,福气便会如春风般悄然到来。人如果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是囚徒。人生苦短,唯有自渡,放下执念,放过自己,心若快乐,世界无苦。
人生如茶,茶不过一满一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生切忌过于圆满,要空杯以对,只要保持空杯心态,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与感动。
在日常的生活中,品味一杯茶,仿佛开启了一段特别的时光,它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静谧的享受。当我们处于困惑、疲惫或郁闷之中,一杯茶便成为我们内心的避风港,它能让我们沉浸于茶的清香之中,心境因此而变得宁静。这正是有茶的日子所赋予我们的美好时光——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只要有茶相伴,仿佛能置身于草木之间,感受清风与自然的洗礼。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身上背负着太多的责任,顶着巨大的压力,整天忙碌着琐碎的事情,让人身心疲惫,焦虑不安,从而失去了生活原本该有的样子。此时,我们不妨停下来,沏一杯茶,小憩片刻,伴随着氤氲茶香,一切烦恼便会烟消云散,压力也得到缓解,这时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美好。
忙里偷闲品茶香,静享生活好时光。唯愿本书读者和茶友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养成喝茶的好习惯,在一缕茶香中找到心灵的丰盈与安宁,享受悠闲时光!
我在刚刚出版的饮茶随笔《时光不负茶滋味》一书中真实记录了我三十多年的饮茶经历、寻茶的过程、品茶的感悟,全书共分为茶与生活、寻茶探秘、茶韵心语、茶道美学和饮茶感悟五个部分,这本书颠覆了大家对茶的传统认知,中国人饮茶的那些事儿我在书中全都讲明白了,欢迎茶友们选购品鉴。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叶的制作工艺和特色,学会识茶、品茶、鉴茶、正确饮茶,以茶修身,以茶养性,以茶行道,领略那份“茶韵悠然,心境自明”的美妙境界,感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本文摘自余胜海的《时光不负茶滋味》一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年9月出版)
【作者简介】余胜海,著名作家、学者、美食家,著有《能源战争》《企业家大败局》《变革时代》《寻味人间》《不折腾》《奋发有为:任正非讲给华为人的108个经典故事》《商业思想家任正非》《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活下去才是硬道理》等20余部畅销书,其中有10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并译成英文出版,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